就在秦大江与何大清兴高采烈地相互称兄道弟、开怀畅饮之时,厨房里的秦淮茹正与秦母忙碌不停。
她们精心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,阵阵香气扑鼻而来。不一会儿功夫,两人便将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一一装盘,并小心翼翼地端至餐桌之上。
见此情景,秦大江兴奋不已,他迫不及待地拉住妻子的手,喜笑颜开地说道:“告诉你个好消息!女婿可真是个能人啊,这不,已经帮我在城里找好了一份工作呢!”
秦母听闻此言,脸上顿时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,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感到无比惊喜。
随后,这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桌旁,共同享受这顿丰盛的午餐。
欢声笑语此起彼伏,整个氛围温馨和睦,可谓是其乐融融。
然而,由于稍后还要享用正式的午饭,众人并未贪杯多饮。
待用餐完毕之后,何大清与秦淮茹一同前往她婚前居住的婚房稍作休憩;而秦大江则留下来开始整理行装,尤其不忘带上一套干净的换洗衣物以备不时之需。
此时,秦淮茹关切地问道:“大叔,我爸跟您进城以后,如果顺利入职轧钢厂,厂里是否会给他安排住宿的地方呀?”
何大清略作思索,然后回答说:“淮茹啊,如今这四九城的住房状况确实有些紧张,想要拥有一处安身之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很多时候都得看运气才行呐。
不过嘛,你别担心,你爸爸可以先住在咱们家隔壁。
那儿有两间屋子,其中一间被柱子住着,剩下的那间就让你父亲入住吧,反正空着也是浪费资源。”
听完何大清这番贴心周到的安排,秦淮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眼眶不禁微微起来。
她深知这份情谊来之不易,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之情。
而且那两间房子何大清也早就过户到秦淮茹的名下,不然自已手里挂着太多房产,以后也不好。
午后时分,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金黄。
时间缓缓流淌,当指针指向两点多钟时,秦大江开始收拾行装,他满心欢喜地准备跟随女婿何大清和女儿秦淮茹一同进城去。
今天的秦大江显得格外精神焕发,他身着一套崭新的衣裳,那是秦淮茹婚后的第二天特意给他购置的。
这身新衣剪裁得体、面料考究,穿在身上让秦大江整个人都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彩。
此刻,秦母正站在家门口,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羡慕与不舍。
她本也想跟随着家人一起进城,但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,一日三餐都得靠她操持。
尽管心中十分渴望能出去走走看看,但为了孩子们,她只能选择留在家里。
“妈,您别担心,过不了几天轧钢厂就要放假啦!
到时候爸肯定还会回来看您的。”秦淮茹安慰道。
秦母微笑着点了点头:“好闺女,我知道。你们路上小心些啊!”
说完,秦淮茹轻盈地跨上了属于她的女士自行车,粉色的车身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。
而何大清呢,则稳稳地骑坐在那辆结实的二八大杠上,后座上坐着秦大江。
就这样,一家三口迎着微风,向着繁华热闹的四九城方向徐徐前行。
当他们抵达四九城时,太阳已逐渐西斜,时针悄然指向了下午四点多。经过一路奔波,这三人终于回到了那座位于南锣鼓巷的四合院。
一进家门,何大清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。
他先是将岳父秦大江妥善地安置在了儿子何雨柱房间的隔壁。
看着岳父满意的笑容,何大清心里也踏实了许多。
紧接着,何大清转头对着何雨柱高声喊道:“柱子啊,快去厨房炒几个好菜,做顿丰盛的晚餐!”
听到父亲的吩咐,何雨柱二话不说,挽起袖子就朝厨房走去。
话说回来,这次岳父秦大江来城里可不简单。
他以后就要在这里工作啦,并且还会长期居住在何家。
如此一来,大家每天都得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共同用餐。
对于喜欢热闹的何大清而言,这无疑是件好事。
往后喝酒的时候,总算能有个贴心的伴儿陪着自已畅饮一番了。
当天晚上,何大清跟着自已的岳父又没少喝酒,两人在一起喝酒,就和是两兄弟似的。
第二天何大清直接带着秦大江到轧钢厂办了入职,并且领了一辆二手最好的自行车,以后采购的时候骑,也算是有了一个代步工具。
至于采购的物资,当然是何大清直接提供,特别是粮食。
何大清买下来了一个小仓库,每次秦大江采购前,何大清就提前把东西放进去了,到时候秦大江直接从仓库里拉东西就成。
交了物资,换成钱,那自然都要给何大清。
秦大江说是在轧钢厂上班,是轧钢厂发工资,其实也算是给何大清打工了。
毕竟物资都是何大清空间里的。
现在何大清直接给轧钢厂交粮食就能换钱,之后也不用再去黑市冒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