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哎哟喂!各位看官,这场惊心动魄的“人鬼情未了”……啊,是“人鬼博弈”中,
有一个细节,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?
那就是,当李世民被泾河龙王的冤魂骚扰得快要精神崩溃的时候,
是谁挺身而出,暂时镇住了场子?
没错!
就是大唐的两员猛将——尉迟恭和秦叔宝!
他们手持兵器,往宫门前一站,那龙王冤魂就不敢造次了!
于是乎,李世民龙颜大悦,下令将二人的画像贴在宫门之上,永镇邪魔!
这,就是“门神”的由来!
听着是不是特别热血,特别“英雄主义”?
但是!
小爱我今天就要石锤告诉你们!
尉迟恭、秦叔宝这两位“门神”,看似是人间皇权的“守护神”,
实则,他们不过是玉帝老儿和天庭在这场“神权与王权”博弈中,巧妙安插的一颗“棋子”,
是给那摇摇欲坠的人间皇权,留下的一块“最后的遮羞布”罢了!
首先,尉迟恭、秦叔宝的“凡人武勇”,是被天庭“精准利用”的!
没错,这两位将军久经沙场,身经百战,身上自然带着一股浓烈的“血煞之气”!
这种“血煞之气”,对于寻常的孤魂野鬼,确实有一定的克制和震慑作用。
玉帝老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,才默许甚至暗中引导李世民,
启用这两员猛将作为抵御龙王冤魂的“第一道物理防线”。
但是!
小爱我要强调的是,这种“凡人武勇”的效力是“极其有限”的!
他们能暂时驱赶龙王冤魂,却无法将其彻底消灭,更无法将其超度。
这,恰恰是玉帝老儿想要达到的效果!
他就是要通过尉迟恭、秦叔宝的“努力”与“无奈”,
向李世民清晰地展示:凡人的力量,是有“天花板”的!
在面对“天庭级”或者“地府级”的“超自然麻烦”时,
你们凡人,包括你们最勇猛的将军,最终还是“无能为力”的!
从而,彻底打消李世民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幻想,
乖乖地,全身心地依赖神佛的“救助”!
其次,“门神”这个形象,是天庭对人间帝王进行“政治安抚”的艺术体现!
尉迟恭、秦叔宝能成为“门神”,仅仅是因为李世民一道圣旨那么简单吗?
别天真了!
这背后,必然有天庭,通过玉帝本人或者他授权的道教神祇
比如掌管兵戈的真武大帝对这两位将军的画像进行了“神力敕封”!
但是!
这种“敕封”是“有条件、有保留、有限度的”!
它仅仅赋予了门神画像“守卫宫门,震慑寻常邪祟”的权限,
绝不包含“斩杀天庭罪臣魂魄”或者“干预三界因果轮回”的牛逼能力!
说白了,就是给你个“保安队长”的头衔,
管管小偷小摸可以,想抓“国际通缉犯”?
门儿都没有!
而且啊,允许以凡人武将的形象替代传统的道教门神,
也是天庭在巧妙地平衡佛门“取经东传”所带来的巨大文化冲击,
维护道教在人间的部分影响力和“文化阵地”,
向世人展现天庭对“本土信仰”和“民间英雄”的“尊重”姿态。
虽然,这种“尊重”,也是建立在绝对掌控的基础之上的!
再者,“门神画像”的威力,其实隐藏着“信仰续费”和“神力衰减”的秘密机制!
你们以为,尉迟恭、秦叔宝的画像往门上一贴,就能保万年太平?
做梦吧!
凡人绘制的门神画像,即使经过了神仙的“神力敕封”,
其效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!
这不是什么“自然现象”,而是天庭早就设定好的“规则”!
意思就是:人间帝王啊,你需要门神的庇护吗?
可以!
但你必须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、祈福等“宗教仪式”,
向天庭和相关的神祇“表达你的敬意”,输送你的“信仰之力”也就是香火和愿力,
才能维持门神画像的“神力有效性”!
说白了!
就是“信仰纳贡,神力续费”!
这种机制,将“门神信仰”变成了一种“双向绑定”的“权力工具”:
人间帝王需要门神的庇护,就必须持续地向神权“俯首称臣”,按时“缴纳保护费”;
而神权则通过控制门神的“实际效力”,来确保人间皇权始终处于自己的“监管”和“掌控”之下!
最后,尉迟恭、秦叔宝的“门神”身份,注定了他们“悲剧英雄”的宿命!
他们的忠诚和勇武,毋庸置疑,值得敬佩!
但他们的这份“忠勇”,最终都服务于神佛精心编织的“宏大棋局”,
成为了安抚人间帝王、推动“取经大计”顺利实施的“工具人”。
他们的形象,被万世传颂,贴在了千家万户的门楣之上,成为了守护一方的象征。
但他们作为凡人的真实力量,在三界真正的掌权者——玉帝、佛祖、老君面前,
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力。
他们的“门神”身份,更像是人间皇权在至高无上的神权面前,
被允许保留的最后一丝“颜面”,和一种“象征性的抵抗”罢了。
尉迟恭和秦叔宝心里可能在想:
“我们哥俩就是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!
陛下,您老人家可得记得按时给我们的画像上香啊,
不然‘法力余额不足’,我们可顶不住啊!”
玉帝老儿则在云端之上,捻着胡须,意味深长地笑道:
“门神?准了!
就给你们凡间一点小小的‘凡人力量震撼’!
不过,可别忘了,这门神好不好用,最终解释权,还是归我天庭所有!”
李世民看着宫门上威风凛凛的门神画像,心中稍安,
但总觉得这门好像也不是那么的“万无一失”啊】
天庭,凌霄宝殿。
玉皇大帝龙颜微愠,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。
他淡淡地说道:
“门神之设,乃应人间帝王之请,亦是体恤凡人疾苦,护佑黎民之举。
尉迟恭、秦叔宝虽为凡将,其忠勇可嘉,敕封为神,有何不可?
至于那所谓的‘神力敕封’、‘信仰续费’,不过是天道循环,神人感应之常理罢了。
天幕如此解读,未免过于狭隘,将天庭的慈悲,视为了市井的算计。”
千里眼在一旁察言观色,连忙出班奏道:
“陛下所言极是!
门神信仰,乃是百姓对英雄的敬仰,亦是天庭对忠勇之士的褒奖。
天幕之言,纯属臆测,不足为信。
臣以为,尉迟恭、秦叔宝能以凡人之躯,威震鬼魅,
正是因为其身负浩然正气,与陛下所倡导的‘正道’相合,方能得到天道加持!”
顺风耳也紧跟着附和:
“正是,正是!陛下宅心仁厚,连凡间英雄亦不吝封赏,此乃三界之楷模!”
人间,长安,皇宫。
李世民脸色变幻不定。
他想起当年尉迟恭、秦叔宝守门的情景,以及后来宫门上那两幅威风凛凛的画像,心中五味杂陈。
他看向一旁侍立的老将尉迟恭,叹道:
“敬德啊,朕当年让你与叔宝守卫宫门,本是无奈之举,
却不想竟成就了这‘门神’的千古佳话。
只是,听这天幕所言,这背后竟还有天庭的算计。
朕是不是也成了他们棋盘上的一颗棋子?”
尉迟恭闻言,连忙跪倒在地,惶恐道:
“陛下切莫如此说!
臣能为陛下分忧,乃是臣之本分!
至于天庭神佛之事,非我等凡人所能揣测。
臣只知,陛下乃真龙天子,自有上天护佑。
那门神画像,想必也是因陛下洪福齐天,方能显现神威,震慑宵小!”
灌江口。
杨戬正与梅山兄弟饮宴,哮天犬卧于一旁。
听到天幕说到“门神”乃是玉帝安抚人间帝王的手段,他冷笑一声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:
“哼,我那舅舅,还是这般喜欢玩弄权谋。
为了巩固他那三界至尊的宝座,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。
连两个凡人武将,都能被他利用来彰显天威,平衡各方势力。
真是可笑!”
梅山老大康安裕问道:“二爷,依您看,这门神真能镇住邪魔?”
杨戬不屑道:
“不过是些许血煞之气,对付些寻常小鬼尚可。
若真遇上厉害的妖魔,那两张画像,与废纸何异?
李世民想靠这个保平安,未免也太天真了。
最终,还是要求到我等神仙头上。”
梅山老二张伯时则道:
“不过,玉帝此举,倒也算是给了凡间一个念想,让他们对天庭心存敬畏。
从统治的角度来看,倒也不失为一步好棋。”
杨戬闻言,眼神微凝,不再言语,只是默默地又满上了一杯酒。
他心中清楚,舅舅的算计,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