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逸风回到清平县,新政得以继续推行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县,百姓们沉浸在喜悦之中,对未来充满了希望。沈逸风却不敢有丝毫懈怠,他深知,朝堂上的暂时胜利只是一个新的起点,新政在清平县的深化和向其他地区的推广,依旧面临着重重挑战。
为了进一步巩固新政成果,沈逸风决定对清平县的各项新政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。他召集县衙的主要官员,在县衙大堂召开了一场新政研讨会。
“各位,虽然新政暂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,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。接下来,我们要讨论如何让新政在清平县扎根更深,让百姓获得更多实惠。”沈逸风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,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。
王仁率先发言:“大人,在农业方面,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,但目前遇到的问题是,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不高,担心影响收成。”
沈逸风微微点头,说道:“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。我们可以组织一批技术骨干,深入到各个乡村,为农民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,用实际成果打消他们的顾虑。同时,设立农业奖励制度,对采用新技术且取得良好收成的农民给予奖励。”
赵武接着说:“大人,在治安方面,随着新政推行,县城和乡村的人员流动增加,治安管理难度也增大了。”
沈逸风思考片刻后回答:“我们要加强治安巡逻力度,合理调配衙役,在人员密集区域和交通要道设置治安岗亭。另外,发动百姓参与治安管理,建立乡村治安联防队,让百姓自己守护家园。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针对新政在经济、教育、民生等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,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。沈逸风认真倾听,不时补充和完善大家的建议,会议一首持续到深夜才结束。
然而,就在沈逸风全力推动新政优化时,新的麻烦悄然降临。一天,刘二匆匆来到县衙,神色慌张地向沈逸风汇报:“大人,不好了!最近县城里出现了一些神秘的传单,上面写着新政是朝廷的骗局,会让百姓失去土地和生计,还煽动百姓起来反抗。”
沈逸风脸色一沉,他接过刘二递来的传单,上面的内容充满了蛊惑性和煽动性,显然是反对势力所为。“刘二,你可知道这些传单是从哪里来的?”
刘二摇头道:“大人,这些传单都是在夜里被人悄悄张贴在县城的大街小巷,我们还没查到源头。”
沈逸风意识到,这是反对势力不甘心失败,又开始在暗中搞破坏。他立刻下令:“赵典史,你带领衙役,加大对县城的巡逻力度,尤其是在夜间,一旦发现可疑人员,立刻抓捕。王主簿,你组织人员,尽快将这些传单清理干净,同时准备一份公告,向百姓解释清楚新政的真实情况,不要让他们被这些谣言误导。”
赵武和王仁领命而去,沈逸风则陷入沉思。他知道,仅仅清理传单和加强巡逻治标不治本,必须尽快找出幕后黑手,彻底斩断这股反对势力的黑手。
经过几天的调查,赵武终于有了线索。他来到沈逸风的书房,兴奋地说:“大人,我们抓到了一个张贴传单的人,经过审讯,他交代是受一个叫‘黑衣人’的指使。这个‘黑衣人’经常在县城的一家酒馆里出没,和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接头。”
沈逸风眼中闪过一丝寒光:“好,做得好。赵典史,你安排人手,在那家酒馆周围布下天罗地网,一旦‘黑衣人’出现,立刻抓捕,绝不能让他逃脱。”
夜幕降临,赵武带领着衙役们悄悄埋伏在酒馆周围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酒馆里人来人往,却始终不见“黑衣人”的踪影。就在众人有些焦急时,一个身材高大、蒙着面的黑衣人走进了酒馆。
赵武立刻发出信号,衙役们迅速将酒馆包围。“不许动!”赵武一声大喝,带领衙役们冲进酒馆。黑衣人见势不妙,想要逃跑,但退路己经被堵住。
经过一番搏斗,黑衣人被制服。沈逸风得知消息后,立刻赶到酒馆。他看着被押在地上的黑衣人,冷冷地说:“你是谁?为什么要散布谣言,破坏新政?”
黑衣人冷哼一声,拒不回答。沈逸风对赵武说:“把他带回县衙,严加审讯,我就不信撬不开他的嘴。”
在县衙的审讯室里,衙役们对黑衣人展开了审讯。起初,黑衣人还百般抵赖,但在赵武的严厉逼问和确凿证据面前,他终于松口:“我说,我说。我是受一个叫‘太平会’的组织指使,他们给了我很多钱,让我张贴传单,煽动百姓反对新政。”
沈逸风心中一惊,“太平会”这个名字他从未听过,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这很可能是一个新的反对新政的组织。“这个‘太平会’的总部在哪里?首领是谁?”
黑衣人犹豫了一下,说:“我只知道他们的总部在城外的一座废弃寺庙里,首领是谁我也不清楚,每次都是有人来给我传达命令。”
沈逸风立刻下令:“赵典史,集合衙役,我们立刻前往那座废弃寺庙,将‘太平会’一网打尽。”
赵武领命而去,很快就集合了一队精锐衙役。沈逸风带着众人,趁着夜色,朝着城外的废弃寺庙进发。一路上,沈逸风心中充满了担忧,他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,但他决心己定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要将这个危害新政的组织彻底铲除……